水性聚氨酯与溶剂型聚氨酯 比较
以下是水性聚氨酯(PUD)与溶剂型聚氨酯的核心对比,综合性能、环保性及应用场景等关键维度:
一、环保性与安全性
特性 水性聚氨酯 溶剂型聚氨酯
VOC含量 ≤25g/L,无甲醛等有害物质 含二甲苯、丙酮等有机溶剂,VOC高
气味 无刺激性气味 溶剂臭味明显
可燃性 不燃,安全性高 易燃,需防火防爆措施
二、物理性能对比
黏度与固含量
水性:黏度低且与分子量无关,固含量可达50%
溶剂型:黏度随分子量指数上升,固含量通常仅20%
机械性能
水性:断裂伸长率>500%,适合动态粘接(如汽车内饰)
溶剂型:固化后强度更高,适合静态加固(如地基堵漏)
耐水性
水性:吸水率≤8%,需添加增稠剂改善耐水性
溶剂型:疏水性更强,防渗透性优异
三、施工与成本
维度 水性聚氨酯 溶剂型聚氨酯
干燥速度 慢(水蒸发潜热高) 快(溶剂挥发快)
基材润湿性 对疏水基材需表面处理 润湿性更优
设备要求 无需防爆设施,成本低 需溶剂回收装置
四、应用场景差异
水性聚氨酯:
纺织涂层(运动鞋面贴合)
汽车内饰胶(环保要求高)
混凝土动缝堵漏(弹性需求)
溶剂型聚氨酯:
金属防护涂料(高耐化学性)
地基加固(高强度需求)
油墨及工业胶粘剂(快速固化)
五、发展趋势
水性聚氨酯因环保法规趋严,正在逐步替代溶剂型产品,尤其在纺织、汽车等领域,但溶剂型在高温、高耐候场景仍不可替代。
一、环保性与安全性
特性 水性聚氨酯 溶剂型聚氨酯
VOC含量 ≤25g/L,无甲醛等有害物质 含二甲苯、丙酮等有机溶剂,VOC高
气味 无刺激性气味 溶剂臭味明显
可燃性 不燃,安全性高 易燃,需防火防爆措施
二、物理性能对比
黏度与固含量
水性:黏度低且与分子量无关,固含量可达50%
溶剂型:黏度随分子量指数上升,固含量通常仅20%
机械性能
水性:断裂伸长率>500%,适合动态粘接(如汽车内饰)
溶剂型:固化后强度更高,适合静态加固(如地基堵漏)
耐水性
水性:吸水率≤8%,需添加增稠剂改善耐水性
溶剂型:疏水性更强,防渗透性优异
三、施工与成本
维度 水性聚氨酯 溶剂型聚氨酯
干燥速度 慢(水蒸发潜热高) 快(溶剂挥发快)
基材润湿性 对疏水基材需表面处理 润湿性更优
设备要求 无需防爆设施,成本低 需溶剂回收装置
四、应用场景差异
水性聚氨酯:
纺织涂层(运动鞋面贴合)
汽车内饰胶(环保要求高)
混凝土动缝堵漏(弹性需求)
溶剂型聚氨酯:
金属防护涂料(高耐化学性)
地基加固(高强度需求)
油墨及工业胶粘剂(快速固化)
五、发展趋势
水性聚氨酯因环保法规趋严,正在逐步替代溶剂型产品,尤其在纺织、汽车等领域,但溶剂型在高温、高耐候场景仍不可替代。
- 上一篇:没有啦
- 下一篇:水性树脂聚氨酯分散体 2025/8/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