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性聚氨酯合成树脂的制备工艺
水性聚氨酯合成树脂的制备工艺
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核心在于通过预聚反应引入亲水基团,再通过乳化技术实现水分散性。其工艺可分为以下关键步骤:
1. 预聚体合成
原料选择:采用低聚物多元醇(如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)与二异氰酸酯(TDI、MDI、HDI等)反应,加入亲水性扩链剂(如二羟甲基丙酸DMPA)引入羧基或磺酸基。
反应控制:在120-180℃下进行缩聚反应,通过酸值(≤80mgKOH/g)和羟值(约80mgKOH/g)监控反应终点。
2. 亲水改性
离子化处理:预聚体经三乙胺中和羧基形成盐,或通过叔胺扩链剂引入阳离子基团,增强亲水性。
封闭型工艺:采用酮肟或己内酰胺封闭异氰酸酯基团,避免副反应,后期加热解封交联。
3. 乳化分散
相转移法:将预聚体缓慢加入含乳化剂的水中,通过高剪切力分散成乳液(粒径通常<1μm)。
自乳化法:直接利用预聚体中的亲水基团分散,无需外加乳化剂,但需控制亲水基团比例以平衡稳定性与耐水性。
4. 后处理与优化
脱溶剂:真空蒸馏去除残留丙酮或甲苯,固含量调整至40-50%。
交联增强:添加三聚氰胺或环氧树脂提升耐水性,或采用双组分体系(如HDI三聚体)室温交联。
典型工艺案例
水性聚酯聚氨酯:新戊二醇、己二酸与TDI预聚,DMPA扩链后中和乳化,游离TDI需<0.2%。
豆油酸基树脂:蓖麻油脂肪酸与季戊四醇反应,引入间苯二甲酸提升耐水解性。
设备与创新
反应釜设计:广东拓普的专利反应釜采用活塞式水泵同步供水,避免黏稠物料对电机损坏。
纳米复合:银纳米线掺杂可赋予电磁屏蔽性能,拓展5G应用。
水性聚氨酯工艺的难点在于亲水性基团与力学性能的平衡,未来趋势包括生物基原料(如聚己内酯)和智能响应型树脂的开发。
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核心在于通过预聚反应引入亲水基团,再通过乳化技术实现水分散性。其工艺可分为以下关键步骤:
1. 预聚体合成
原料选择:采用低聚物多元醇(如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)与二异氰酸酯(TDI、MDI、HDI等)反应,加入亲水性扩链剂(如二羟甲基丙酸DMPA)引入羧基或磺酸基。
反应控制:在120-180℃下进行缩聚反应,通过酸值(≤80mgKOH/g)和羟值(约80mgKOH/g)监控反应终点。
2. 亲水改性
离子化处理:预聚体经三乙胺中和羧基形成盐,或通过叔胺扩链剂引入阳离子基团,增强亲水性。
封闭型工艺:采用酮肟或己内酰胺封闭异氰酸酯基团,避免副反应,后期加热解封交联。
3. 乳化分散
相转移法:将预聚体缓慢加入含乳化剂的水中,通过高剪切力分散成乳液(粒径通常<1μm)。
自乳化法:直接利用预聚体中的亲水基团分散,无需外加乳化剂,但需控制亲水基团比例以平衡稳定性与耐水性。
4. 后处理与优化
脱溶剂:真空蒸馏去除残留丙酮或甲苯,固含量调整至40-50%。
交联增强:添加三聚氰胺或环氧树脂提升耐水性,或采用双组分体系(如HDI三聚体)室温交联。
典型工艺案例
水性聚酯聚氨酯:新戊二醇、己二酸与TDI预聚,DMPA扩链后中和乳化,游离TDI需<0.2%。
豆油酸基树脂:蓖麻油脂肪酸与季戊四醇反应,引入间苯二甲酸提升耐水解性。
设备与创新
反应釜设计:广东拓普的专利反应釜采用活塞式水泵同步供水,避免黏稠物料对电机损坏。
纳米复合:银纳米线掺杂可赋予电磁屏蔽性能,拓展5G应用。
水性聚氨酯工艺的难点在于亲水性基团与力学性能的平衡,未来趋势包括生物基原料(如聚己内酯)和智能响应型树脂的开发。
- 上一篇:没有啦
- 下一篇:水性聚氨酯合成树脂:环保与性能的平衡艺术 2025/10/28


